师范类专业评估认证基本知识
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员工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员工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 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 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团队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Continub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一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任务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4.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5.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了“横向五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横向五类覆盖”指的是三种类型的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纵向三级递进”指的是各类专业的三个认证层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第一级认证达标,才能申请第二级认证;通过第二认证,才可以申请第三级认证。
6.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答:(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团队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员工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答: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英文缩写OBE )是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正是按照这一理念来设计和制定。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 和“ 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 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自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8.什么是“OBE”教育模式?
答:OBE,是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必须对员工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员工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员工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这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OBE教育模式可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
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OBE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定的原则性理念,即“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认证关注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9.“产出导向”中的“三个三”指的是什么?
10.师范类专业应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答:师范专业应该做好“六个对接”:
“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1)对接基础教育团队需求设计培养目标;(2)对接公司产品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3)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正向施工”落实和评估培养效果:(4)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5)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6)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11.师范类专业如何做好“持续改进”?
答:确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观,做好“三个跟踪”、推进“三个转变”。
“三个跟踪”是:(1)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2)跟踪公司产品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3)跟踪知识能力素养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三个转变”是:(1)推进从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员工)向需求导向(政府/基教员工/集团/教师)转变;(2)推进教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员工中心(学了/重能力养成)转变;(3)推进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12.师范类专业认证关注的“三个机制”健全是什么?
答:第一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学习成果)
第二个机制: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第三个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
13.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服务面向、服务定位和人才规格等内容。要对师范生毕业5年左右的具体能力和表现有清晰的表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并要求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4.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
1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
答: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1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员工为中心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员工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员工发展”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员工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员工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团队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团队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18.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 团队队伍”、“支持条件” 、“员工发展 ”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1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
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
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7个阶段。
20.集团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交认证申请前1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
集团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1.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 “ 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员工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22.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答: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团队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员工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
23.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答:“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4.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
答: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毕业要求包括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25.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何新的要求?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26.专家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1)进校前:专家在系统中查收专业及秘书提交的进校材料,审阅自评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填写“专家进校前审读材料意见表”,于进校前一周在系统中提交。专家组长在系统中查看专家组成员提交的“专家进校前审读材料意见表”,拟定考察重点。
(2)预备会:专家组内部交流专家审读意见,确定考察重点、考查日程和专家个人考查计划。
(3)见面会:专家组长对现场考查作必要说明,专家组围绕考察重点进行质询。
(4)现场考查:专家组根据考查日程和专家个人考查计划开展现场考查活动。
(5)碰头会:专家组交流当天考查发现的成绩和问题,商议第二天考查计划。
(6)结论评议:专家组根据专业自评材料和现场考查情况,充分讨论后汇总形成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建议。
(7)现场考察意见反馈会:专家组长介绍现场考查工作整体情况,专家向学校反馈个人考查意见。
(8)提交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材料:专家在离校前向秘书提交“五表一报告”,并上传认证管理信息系统。
(9)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在现场考查工作结束后一周内,专家组向秘书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并上传认证管理信息系统。
27.专家进校前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28.专家进校中的主要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专家进校之后,按照现场考查时间节点,召开专家组预备会、专家组见面会、专家组碰头会、认证结论评议会、意见反馈会,安排专家组集体考查和个人考查两类考查活动。
集体考查主要考查支撑参评专业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场所,个人考查包括听课、看课、访谈、座谈、资料查阅等,具体流程及主要任务如下:
29.专家离校前后的主要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离校前,建议专家组成员完成并提交“五表一报告”,离校后一周内,专家组完成并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具体流程如下
30.评估机构与专家组见面会议程是什么?
答:(1)会议时间:第一天上午(建议见面会时长约60分钟)
(2)会议地点:根据需要安排合适的会议地点
(3)会议主持:专家组长代表主持
(4)参会人员:专家组成员;学校主要领导,教务处、质评处,人事处 、财务处、学工处、团委、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所在院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参会。
(5)会议议程:
评估机构介绍专家组情况;专家组长代表对现场考查做必要说明(根据需要安排);学校领导作教师教育情况补充说明;院系专业负责人作专业认证情况补充说明(根据需要集中或分组进行,每个专业时间控制在15分钟);专家组围绕考查重点进行质询。
31.认证意见反馈会议程是什么?
答:(1)会议时间:第三天下午(建议不超过90分钟)
(2)会议地点:根据需要安排合适的会议地点
(3)会议主持:专家组长代表
(4)参会人员:专家组成员及学校主要领导,教务处、质评处 、人事处、财务处、学工处、团委、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所在院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和员工代表参会。
(5)会议议程:组长代表主持并介绍参会人员;组长代表全面反馈现场考查意见;专业组组长及专家组个人反馈现场考查意见;院系或专业负责人表态发言;学校领导表态发言;评估机构领导讲话(视情况);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讲话(视情况)
32.专家怎样听课看课,调阅试卷、毕业论文?
答:专家们采取“双二双十”的方式,即每位专家听课看课不少于2门;调阅不少于2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诊文(设计)不少于10篇;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实习实践报告不少于10份,且组长会根据毕业生数量适度提高调阅篇数,保证样本覆盖面。
33.专家在开展现场考查活动时集体考察什么?
答:专家组集体考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对专业提供支持的相关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等。集体考查时间会控制在60分钟以内,重点关注参评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或专业公共平台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支撑情况。
34.专家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查访看听,重点关注哪“三个评价”?
答: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35.认证专家现场考查的方式?
答: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等方式,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给出考查结论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1)深度访谈是专家与参评专业有关人员通过深入交流,辨析专业办学情况的一种认证技术,是现场考查的基本方法,对专家查证认证材料的真实性、明晰参评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具有重要作用。
(2)听课看课是考查课程教学与实施情况的基本方式,目的是通过实地听课看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员工的学习状态和师生互动,教学条件及使用效果等情况,对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判断课堂教学对毕业要求和学习效果达成的支撑情况。
(3)考查走访是指对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学院支撑教学的主要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习基地)及管理运行服务方面的实地考查,主要作用是印证和判断参评专业教学条件对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情况。
(4)文卷审阅是对反映培养效果达成度重要文卷(如教学档案、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资料、师范生教育实习档案袋等)进行审查阅读过程。通过文卷审阅可以核实自评报告的客观真实性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了解教师的精力投入和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研究,也能检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状况,挖掘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问题,再结合其他认证技术,精准把握最真实的专业教学情况和员工学习效果,对“五个度”的达成情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判。
(5)问题诊断是专家基于认证考查获得的各种信息,在了解和查证问题、分析和诊断问题成因基础上,提出破解问题“良方”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和学院明晰差距所在、问题之源,进而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参评专业的持续发展,并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沟通交流指专家个人与参评学校有关人员、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专家组成员间的交流和协商。